癌症是國人健康最大敵人,慶幸的是,台灣常見的癌症中,有四種癌症有可用且有效益的篩檢工具,可以早期發現;因此,國民健康署推動四癌篩檢,對於身體健康且沒有任何癌病症狀的民眾,提供篩檢服務。

四癌篩檢 協助早期治療

根據國健署統計,四癌篩檢每年的服務量超過5百萬人次,平均一年可找出超過1萬名已經罹癌但自己還沒發現的人,以及發現超過5萬名有異常狀況如大腸息肉、口腔內紅斑、子宮頸細胞高度病變等的民眾,協助民眾早期治療及處理,避免發展成癌症。

乳癌X光攝影 有效發現原位癌

以乳癌為例,最有效的乳癌篩檢工具為「乳房X光攝影」,能有效早期發現原位癌,且研究顯示,對45-69歲婦女每1-3年1次乳房攝影,可以有效降低乳癌的死亡率達21-34%,爰各國大都採此作法,台灣亦然。我國已將篩檢開始年齡提前到45歲,而且對有乳癌家族史(指祖母、外婆、母親、女兒、姊妹曾有人罹患乳癌)的婦女則提前到40歲即開始。

國健署指出,如果把年齡過度下降,可能會找出不須處理,也不會影響健康的問題,反而增加不必要的輻射量及增加心裡的恐懼等;也有人建議把篩檢工具改成乳房超音波,但這會導致降低發現早期乳癌的效果。

牙周病與蛀牙兩者常常是同時存在的,而在好發族群方面,兩者也有年紀上的差別,牙周治療是很重要的議題。一般來說,蛀牙問題好發在小朋友、青少年身上,尤其是愛吃糖果又不愛刷牙的孩子,老人則會有較多牙根齲齒;至於大人則比較容易罹患牙周病,幾乎9成以上的成人,都有牙周病的困擾牙周病治療方式,導致刷牙的時候會流血,平常也容易牙齦腫脹。牙周病的菌種以放線桿菌、牙齦紫質單孢菌等革蘭氏陰性厭氧菌為主,形成的原因是當口腔沒有清潔乾淨時,牙菌斑附著在靠近牙齦的牙齒上,通常只要附著2到3天,就會形成牙菌斑及之後會產生牙結石。牙菌斑與牙結石如果停留越久,上述的革蘭氏陰性厭氧菌就會在牙菌斑上孳生,進而侵襲牙齒與牙齦,最後造成發炎,也就是所謂的牙齦炎;再繼續下去,細菌從牙齦邊緣再往下發展,就會導致較深的牙周囊袋,就是牙周病。可別以為牙周病沒什麼,它可是成人掉牙的元凶,尤其是老年人,很多都是因為牙齦萎縮、牙根外露,齒槽骨遭到破壞,進而造成牙齒鬆動而掉牙,擾人的口臭問題也可能如影隨行。

糞便潛血檢查 不限制飲食又非侵入

以大腸癌篩檢來說,台灣使用免疫糞便潛血檢查,也依國際實證在50歲時提供篩檢,但亦有人提議將篩檢年齡提早,或建議直接以大腸鏡作檢查。然台灣大腸癌個案平均發生年齡為66歲,其中50歲以上者佔所有大腸癌人數近9成,且50-74歲以上大腸癌的發生機率是40-49歲發生率的4倍以上。

因此,國健署表示,?使經費能發揮最大效用,目前仍以50-74歲為主要篩檢對象;另外,大腸鏡雖也是很好的篩檢工具,但是因為腸鏡會深入腸子,具侵入性,且檢查前一天要服用瀉藥跟大量的水清腸道,而糞便潛血檢查完全不須限制飲食或灌牙周病治療腸,除民眾方便外,又能在發現有潛血後才做大腸鏡,好處多多。

定期四癌篩檢 發現異狀牙周病治療方式速就醫

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呼籲大家,符合資格的民眾應定期接受政府提供的四癌篩檢,並跟著政府建議的步調接受篩檢,若下次定期檢查前發現異狀,請儘速就醫。

牙肉美容又分為牙齦覆蓋術、牙齦增厚術、牙冠增手術等,牙肉美容除了修復牙周病問題,也可以修復因其他疾病而導致的牙齦問題,甚至也有單純為了美觀而進行這項手術的,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牙肉美容,若牙齦及牙齒問題太嚴重,則須由醫師評估是否適合,以下為三種牙齦微整形的介紹:
1.牙齦覆蓋術:由於牙周疾病或外傷破壞而致使的牙齦萎縮,會造成病患牙冠過長的美觀問題(牙齦上方露出的白色牙齒過多)以及不易維護口腔健康的問題,經醫師評估後可進行牙齦覆蓋手術,在局部麻醉下,自自體上顎取一小塊多餘的軟組織覆蓋住過長的牙根並縫合後完成。

2.牙齦增厚術:因為牙周疾病破壞或是先天牙齦過薄,會導致牙齦繼續萎縮或刷牙不適等問題,經醫師評估後可進行牙齦增厚手術,在局部麻醉下,自字體上顎取一小塊軟組織墊在皮瓣下增加牙齦厚度,並縫合後完成。

3.牙冠增長術:有些人可能因天生的生長異常、牙齦過厚或有嚴重蛀牙的關係導致牙冠過短(牙齦上方露出的白色牙齒偏少),而牙冠過短可能會導致清潔牙齒不易或是無法製作假牙,加速牙周病細菌累積復發以及美觀上的問題,為了避免以上問題,須進行牙冠增長手術,將多餘的牙齦以水雷射切除,除了能恢復正常牙齒美觀也能預防牙周病再次復發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孫秀英 的頭像
    孫秀英

    孫秀英的部落格

    孫秀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